韓碧華在十平方米的小屋裡裁剪出多彩的唐裝 高淑萍 攝男式唐裝配置七顆純手工扣寓意“七星” 高淑萍 攝
  中新網漳州12月3日電 題:漳州女裁縫:30餘年堅守裁縫路仿古唐裝風韻猶存
  作者 高淑萍
  寬大飄逸、自然垂直的衣身,配以小立領、中間扣……不加多餘的裝飾,卻飽含濃郁的中國風情,很好地展現出穿著者的風骨和氣度。這,就是唐裝的獨特魅力。
  “唐裝深受老年人的喜愛,給人一種仿古的感覺,但是真正手工製作的利潤並不高,現在很多人都不去學了,做唐裝的人也越來越少了。”今年52歲的韓碧華一邊整理牆上的唐裝,一邊對中新網記者說道。30多年的“堅守”,使得韓碧華製作唐裝的手藝爐火純青。
  多年摸索自創唐裝“七星配五行”
  公園裡晨練的老年人穿著唐裝舞起太極拳,拳風飄逸;街上身著唐裝的老年人走起路來精神奕奕……唐裝作為中國傳統服飾,延續著中華傳統文化,深受中老年人的喜愛。
  “唐裝很寬鬆,穿著方便又舒適,老年人穿著看上去又很精神。”韓碧華說。
  韓碧華18歲就開始學習裁衣手藝,高中畢業之後,去學校學了45天的裁剪理論便回家自己琢磨。她告訴記者,剛開始自學時都是拿家裡的衣服為模板,一步步模仿,當看到有新穎的款式時便記住樣式,回去不斷琢磨,創作出新的樣式。
  1981年韓碧華在漳州天寶經營一家裁縫店,後來隨丈夫搬到漳州市區,便在延通市場附近給人做衣服。2002年,韓碧華到漳州市薌城區振成巷經營一家裁縫店,一直堅持到今天。
  裁縫店不大,約10平方米的空間里,放置了兩台縫紉機,棗紅色、咖啡色、海水藍等色彩鮮明的唐裝掛滿了這十多平方的小屋。空間雖小,所有做唐裝的面料、工具卻都擺放得井井有條。
  “我做的唐裝追求品質,很註重手工手藝,對細節要求很高,比如這個掛麵必須縫五條線寓意‘五行’,縫出這五條直線需要一定的經驗積累;手工紐扣必須是七顆,寓意‘七星’。”韓碧華告訴記者,“七星配五行”有吉祥如意的寓意在裡頭,深受很多老年人的喜愛。
  記者在店里看到,很多成衣上面的印花都是以圓圈為主,很多圓圈裡面的圖案是以龍為主。韓碧華介紹說,圓圈代表的是圓滿的意思,為讓唐裝看上去更美觀,有圖案的布料都要一套一套裁剪,量好尺寸,裁剪出來的布料才會對稱美觀。
  利潤微薄學唐裝者日漸減少
  多年的經驗積累,純熟的手工技藝,許多人慕名而來到韓碧華的裁縫店做衣服。“做唐裝利潤不高,但做得好別人就會互相介紹,做得多自然可以薄利多銷。”韓碧華說,由於做唐裝都是量身定做,而且大部分是老年人,很多時候都到老人家中幫她們量尺寸,還會將做好的衣服送過去。
  隨著訂單的增多,韓碧華便將裁好的布料分發給有縫紉手藝的人做,並支付一定的工資,等衣服完成後,她再對每件成衣進行嚴格的檢查確保質量。
  根據布料的不同,一整套唐裝的價位也不同,為了保證質量,扣除成本和工錢,一套唐裝約有幾十元的利潤。韓碧華說,現在房租比較高,所以租在這個十多平方米的小屋裡也是為了節約成本。
  手工製作唐裝需要一定的耐性,經常一做就是一整天,“很多年輕人都不喜歡學,”對此,韓碧華也很擔心這項製作唐裝的技藝會消失。“十年前學習製作唐裝的人都要排隊,現在都很少有人願意來學了。以前收過五、六個徒弟,現在估計就剩2個還在繼續做了。如果還有人過來學的話,我肯定還會很認真去教,讓這項手藝傳承下去。”
  “每次看到別人穿著我做的唐裝都會覺得很滿足很開心。”韓碧華告訴記者,做唐裝是自己的職業和興趣,所以即使沒賺什麼錢她還是在堅持。(完)  (原標題:漳州女裁縫:30餘年堅守裁縫路 仿古唐裝風韻猶存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t97ytds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